我在菲律宾当记者的日子

人气 3780   2011-11-17 20:29

2010年12月31日,2010年的最后一天,我和摄像老闫乘坐南航的CZ378航班在首都机场降落时,北京已是傍晚时分,华灯初上,上飞机时马尼拉30多度的气温让我们还是一身短打扮,走下飞机时寒气袭人,我们已经套上了厚厚的棉衣棉裤。在马尼拉与在北京,除了体感的温度不同外,这次菲律宾之旅也让我真正体验到了同是记者,在国外与在国内采访的诸多不同,或者说是种种感悟。

打开我的行李箱,最重要的东西便是一个封面上带有BTV标识的日记本,里面记录了过去这20多天我在菲律宾的点点滴滴,在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这个日记本是我最忠实的听众,也是我内心最真实感受的写照,即使我每天睡觉的时候,也不忍放下它。每次抚摸上面BTV三个字母时,总有种莫名的自豪感在心底翻转。

直到今天,我仍然不敢相信,2010年12月初,当我得到消息,说要跟随公安部“11.30”专案组进行采访报道的事情,作为一名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栏目的记者,(本栏目只是地面频道播出,并未上星)即使在国内出差的机会都很少,更别说到距离中国千里之外的亚洲岛国菲律宾了。

其实,回想起来,2010年是我在《法治进行时》栏目工作的第五个年头,从一个刚刚走出校园的懵懂青年,到能够独立完成采访,写稿,后期编辑的合格记者,是《法治进行时》栏目培养了我。纵观过去的5年,虽然不长,但给自己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新闻也有不少。我曾独自背着偷拍机暗访地下代孕网站,面对对方要求开包检查,巧妙周旋,逃离现场;也曾跟随北京市公安局的缉毒民警一同冲进某著名导演的家中,将正在“云里雾里”的名导演和他的朋友们抓获;还曾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暂看室门前作出境报道,背后的暂看室里羁押的是著名歌手臧天朔;我曾跟随北京市公安局上百名特警一同清剿黑恶势力等等;在这过去几年中,从偷到抢,由贩到骗,从色情到暴力,由人情到法理,我觉得自己什么法制类的片子都接触到了,甚至一度曾自认为自己对新闻或者对记者这个行业有自己的见解,但这些经历加起来,也没有这次菲律宾之行来的凶猛,因为无论对于《法治进行时》栏目,抑或是科教节目中心,甚至是整个北京电视台来说,跟着警察出国抓人去,前无古人。这次采访经历颠覆了我此前的所有想法。

刚接到任务时,我一直在犹豫,能去吗?为什么会选择我?如果真的去了,又会怎么样,我将怎么把这第一次的跨境抓捕行动精彩的展现给电视观众面前呢?更何况我的护照已经过期了,公安部的“11.30”专案组催得又紧,留给我和摄像老闫办理护照签证手续的时间很短,我的心里一直在打退堂鼓,究竟能不能去?

现在想起来,让我坚定信心,立志要走并且要将最精彩的故事和新闻现场发回北京电视台的源动力来自于台领导,频道领导以及栏目领导对我们的大力支持。

我永远难以忘记出国前的周末发生的一件小事,由于妻子家中两位亲人相继病故,周末两天,我一直在大连帮助料理后事,出国前办理的手续,几乎全部是由摄像老闫一个人帮我办理,当我知道,这次出国的费用是由杜研主任自己掏腰包垫付的时候,心中的感动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也就是那个时候,我和老闫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次任务完成好,不能辜负领导对我们的期望。

出发时间定在了2010年12月14日,那是一个周二,与我们同行的还有8名公安部“11.30”专案组的侦查员,带队的是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副总队长马曦初。

临出发前,我还一直忐忑,如此艰巨的任务我能胜任吗,到底去了该拍些什么呢?我们的制片人特意叮嘱我,如果不知道该怎么拍,或者该拍些什么时,就拍自己,用记者的视角,去感悟,用日记体去体现,一定要多做记者出镜的现场报道。

其实,记者的出镜报道从专案组出发的那一刻就开始了,此行有多少人,意义何在,这都是我要交代的。为此,当天我特意提前几个小时到了位于东直门的“11.30”专案组办公室,想借此了解一下,专案的来龙去脉。

陌生的队伍,陌生的搭档,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我该如何掌控,专案组没有给我任何了解的时间,刚到专案组,便把行李搬上了开往机场的警车,得到唯一的信息就是,2010年11月初,北京的一名女事主被人通过打电话通知她收取法院传票的方式骗走了1300余万元,嫌疑人冒充法院工作人员,说事主在法院有传票到期没有领取,借机说,有人冒充她的身份进行犯罪,公安机关要对她的财产进行保全或者冻结,让她把所有存款存入一个自己开设的账户里,并开通网上银行,实际上,从法院到公安局等各个部门的人全部是假的,由同一团伙的不同的嫌疑人扮演,他们借机通过银行转账把事主的毕生积蓄全部转走。

而这一诈骗团伙在11月份一个月就从内地事主手中转走现金5000多万,我在感叹嫌疑人技术高超的同时也纳闷,怎么那么多有钱人啊。

专案组发现,牵扯到北京1300万元诈骗的嫌疑人就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公安部反电信诈骗专家金大志甚至自信的告诉我,嫌疑人住在一栋高档别墅里。别墅分几层,一层的人扮演法官,二层的人扮演公安,三层的人负责解答疑难,太神了,身在异国,诈骗巨款,开豪车住洋房,究竟是什么人我们的血汗钱卷走了,这是观众最想知道的。

身在异国他乡侦查破案,对于专案组侦查员和我们记者来说都是第一次,背后的困难难以想象,于是在首都机场出发前的记者出镜口播我就是这样描述的:“观众朋友,现在是2010年12月14日下午两点,我现在在首都国际机场为您做现场报道,再过两个小时,我们将跟随公安部“11.30专案组”北京抓捕组前往菲律宾,抓捕一伙涉嫌电信诈骗的犯罪嫌疑人,这是公安部第一次与菲律宾警方联手,也是我们《法治进行时》栏目第一次跟随警方进行跨国抓捕,诸多的第一次背后也是困难重重,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让我们共同见证。”口播的北京是机舱口一队正要登上飞机的侦查员们。新闻播出时,这一段时开篇。

感受菲律宾,体验跨国抓捕之难,这次工作让我对“记者”这个词有了更新的了解。

经过五个小时的飞行,我们到达菲律宾的马尼拉机场时已经是深夜10点了,迎面扑来的是潮湿的海洋热风。菲律宾位于亚洲东南部,拥有“西太平洋明珠”的美誉。除了气候和北京不同以外,菲律宾法律和中国法律存在着诸多不同,其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菲律宾法律允许私人持有枪支,所以,刚到菲律宾的第一天,我们就发现街上无论保安还是警察几乎都是荷枪实弹。专案组的侦查工作还没展开,飞机一落地,我作为记者的感官功能按键就已经打开了。针对当地几乎人人手里一支枪的现状,我用我们每天乘坐的座驾给观众进行了完美的展现。“这是一辆防弹的雪福来越野车,价值近千万元人民币,它门的厚度足足有40厘米……”同时我用自己蹩脚的英语采访了我们随行的司机兼保镖。

其实刚到菲律宾就感觉到了诸多不便,我和摄像老闫几乎都成了半个侦查员,每天跟着专案组在外面跑,找线索。最要命的是,我们俩个自始至终都被分在了不同的组里,也就是说,如果我想拍摄,没有摄像,那时候,我深刻的意识到作为一名全能记者,自己要具备简单的拍摄能力。于是,到达菲律宾的第二天,我自己扛起了摄像机,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很多现场报道的口播里面只有我的声音,而看不到我的人。

就这样,在接下来的20天里,我们一边当侦查员,帮助专案组的侦查员当翻译,一边以记者的敏锐视角洞察着这异国他乡的一切。出行前的担心,关于不知道拍什么,不知道怎么拍,几乎全部抛到脑后了。

现在想想,出差20多天,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第八九天的时候,当我们看到负责取款的犯罪嫌疑人提着一个空书包,在自助银行取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候,一直到他的背包已经装满,已经背不动的时候,我知道,包里装得不是钱,而是罪恶。在距离嫌疑人隔一条马路的我,用手中的DV摄像机记录了嫌疑人取款、擦汗的全过程,并同时自己口述现场的情形,以及几天来,我们所了解的情况。

当然这20天我们曾经失望过,在异国他乡,侦查员所有技术侦查手段都用不上,茫茫人海中,怎么能找到嫌疑人?也曾经思乡过,无论是年轻侦查员还是老同志,或者是第一次出差的我们,身处困境,一天中最大的奢望是给家人打个电话。也曾恐惧过,当我们面对荷枪实弹的大厦保安,走进大厦查找嫌疑人住处时,不敢回头,因为我们不知道保安究竟会怎么对待我们这些“怪客”。但和专案组的侦查员一样,我们从没有放弃过。直到最后。

如果说,去菲律宾体验跨国抓捕是一次非凡的体验,我愿意把我的体会写下来,和大家共勉:

第一,现场是记者展现天赋最好的舞台。这句话以前听很多人说过,直到这次出国,我信了。作为一名《法治进行时》栏目的记者,平时在北京经常能够拍到侦查员出差十天半个月去外地抓人,我们到火车站去接站的新闻,我曾经一度以为刑警出差,只要出差地方好就是美差,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次出来,我才发现自己错了。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别说搞侦查工作,就是和人沟通都成了大伙儿不可逾越的困难,同时,人在遇到困难时,思乡之情总会偷偷的冒出来,也就让我拍到了一名年轻侦查员在出差10天后,与家中老母亲视频聊天,流泪的感人场景。对妻子、父母和子女的思念如细菌传染般在每名专案组侦查员的体内蔓延着。这正是一名记者要捕捉的。

跨国抓捕,大家究竟经历的怎样的磨难,怎样从近乎放弃,到成功抓人,在这过程中,究竟有哪些动人故事,不到现场,记者是写不出来的。

第二,作为一名记者时时要有紧迫感,力争当天就把当天的工作做完。“今日事今日毕”是孩提时代就懂得的道理,但面对每天繁忙的工作,有时懒惰容易滋生。在那边,几乎我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两个小时,每天早上专案组7点出发,外出侦查,我充当翻译兼侦查员必须同行,直到晚上开完会,回到房间时,大都凌晨一两点钟了,我还要对当天拍摄的素材情况进行梳理,逐一记录,并且写一份日记,记录感受。等一切都干完,天都快亮了。其实我也曾有过偷懒的想法,反正我们是独家跟踪报道,没有人跟我去争抢,早写一天晚些一天无所谓的,现在想,我很庆幸自己没有那么做。因为我所有的小算盘在27日实施抓捕时,完全改变了。在异国他乡,我再次感受到了媒体间的短兵相接。

12月25日深夜,两名央视记者受公安部邀请空降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准备对专案组抓捕工作进行拍摄报道,并在抓捕当天传回国内,在《新闻联播》中播出。我一下傻了眼,人家是背着卫星来的,几乎拍摄的内容可以时时传回,如何把我们前期拍摄的素材即使传回国内,成了我们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此时我明白什么叫“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了。我联系了使馆,查找了航空公司甚至找了在马尼拉当地的华人,看看有没有人要乘机回京,让他带回去。我清楚的记得,圣诞夜,在异国他乡别人都休息的时候,我在马尼拉街头不停地奔走,那一刻,在我心中一直有一个念头,不能辜负领导的期望,新闻报道不能落后于人。就是跑,也要把带子送回去。最终,我和栏目组的领导联系好,我把袋子交给国航飞机的乘务员,到北京后,我同事去接。从几乎有些懈怠,到迅速把素材传回了国内,这种重大转变告诉我,作为记者,时时要有紧迫感,有些重大新闻,独家报道的梦想几乎是奢望,竞争就在我们身边,时刻不能放弃。坐以待毙只能使新闻变旧闻。

第三,在重要的时间,地点,记者要敢于举起话筒,发回现场报道。再出国前,栏目组领导就提醒我要时刻记着做出镜报道,这在国内很容易完成的任务,到了菲律宾却时常变成了一种奢望。由于专案组人手不够,刚一到马尼拉,我和摄像老闫就被分开到不同的两个组协助侦查,没有摄像帮忙,许多出镜报道都是找当地人帮助拍摄的,比如在犯罪嫌疑人的别墅里,就是我教当地的保安帮我拍摄的,虽然没有什么构图,但已经完成呈现了现场的环境。

另外,在马尼拉街头,很多东西都不允许随便拍摄的,比如ATM取款机,当地的许多单位门外都有荷枪实弹的保安看护,我刚举起摄像机,保安就端着枪气势汹汹的走过来了。幸好我只用了一边就已经完成了出镜报道要说的全部内容。其实我想说的是,到了事发现场其实处处都是新闻,就在于你有没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多做出镜报道,回来一定会有用。

第四,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把每天的感受、观察都要详实的记录下来。出国前,制片人就给我策划了报道的方式,日记体。后来我慢慢意识到这个再合适不过的方式。一走20天,有时候没有时间用笔或者用电脑记录感受,我就用手机写信息把每一秒钟的感悟都存下来,现在我手机还存放着每天的点滴心得,这些心得对后期每一篇稿子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稿子中重要的细节。回想自己的工作,在国内也经常和摄像一起跟案子,一跟一个月,但播出时,最多也就是个20分钟专题,如果能把每天的情况都记录下来,案件的进展,一步一步的,可以把时间利用的更有价值。

第五,记者的知识面和能力应该更加广泛,所谓,艺多不压身,有些东西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能派上用场。菲律宾位于亚洲东南部,是一个群岛国家,共有岛屿7107个,拥有“西太平洋明珠”的美誉。这次专案组共有8名侦查员前往菲律宾,其中就包括一名翻译,飞机一落地,大家几乎全傻了眼,语言障碍像一座大山,把我们和菲律宾人重重隔开,菲律宾语听不懂,连当地说的英语都带有浓厚的亚洲口音,随行的一名女翻译根本没法满足工作的需要。于是,我尝试着张嘴,把10年前在大学时学的英语单词一个个捡起来。毕业很久,从没想过有一天英语如此重要,从开始张嘴说,到后来全程充当翻译,包括后期抓捕和审查阶段,曾经以为丢下的技艺,就这样又捡了起来,能够进行语言沟通,也让我成为专案组此行不可或缺的一员,不断地走进专案组,走进每名侦查员,也为后期了解更多专案组工作的情况,拍好片子,提供了前提条件。

最后,一句话,此行让我受益颇深,如果说我们拍摄的素材能够给栏目组带来帮助的话,以上是我此行感悟,愿与每一位同行共勉。

北京电视台科教节目中心《法治进行时》栏目 马良

2011年2月23日星期三

  关注度: 3780   Baidu: 3   360: 0   Google: 0   其他: 0

推荐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
菲律宾中文站 | 添加收藏 联系方式见首页
本站绝大部分内容是编辑编撰的原创性文章,有少量转载,如有涉及到虚假、侵权、违法等信息,请联系我们。
版权保护:本站原创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的版权均属本站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